DWA Autumn Study Tour
当课堂的黑板不再局限于教室墙面,而是延伸向山野间的岩层、湖畔的堤岸;当课本里的文字跳出纸面,变成可触摸的恐龙化石、可攀爬的喀斯特岩壁、可丈量的千岛湖岸线 —— 杭州鼎文学校的秋季研学活动,正以一场场 “行走的自然探索课”,把 “追求学术卓越,发展全人教育,培养推动全球进步的新力量” 的教育使命落到实处。
IB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始终强调全人发展、跨学科探究与社会责任感。而此次研学,正是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学生跳出课本直观理解知识,在山野湖畔的实践中激发跨学科思考;通过团队协作打磨应变力,在体能与意志的挑战中涵养坚韧品格;对高中部学子而言,这更是对接爱丁堡公爵奖评估的竞赛舞台,每一处细节设计,都围绕奖项要求展开。
目的地锁定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院)—— 这座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藏着全国最大的抹香鲸模型与恐龙化石发掘现场,数十亿年的地球演化史在此具象化。
“躺在马门溪龙脚下搭帐篷时,我摸着它的脚掌模型,突然觉得恐龙不是课本里的图片,而是真的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大朋友’!”G2 年级的Klye兴奋地说。
研学并非简单的 “参观”,而是以 PBL 项目制为核心的分阶探索:贝林、海洋、恐龙三大主题,覆盖自然科学、中英文表达、数学等多学科内容,学生不再是 “被动听讲解”,而是带着问题去探究;G1 的 “恐龙挖掘”、G2 的 “百变甲虫穿花衣”、G3 的 “多样的贝壳世界” 手工活动,搭配博物馆专业老师的现场讲解,让 “生物多样性” 从抽象概念变成动手实践;4D 电影《抹香鲸大战乌贼王》带来多感官沉浸体验,而 “夜宿博物馆” 的环节,更是让孩子们在与 “远古恐龙” 共眠的奇妙氛围中,埋下对自然的好奇种子。
如果说低年龄段孩子们是 “启蒙式体验”,高年龄段孩子们则转向 “深度探索”。临安龙门秘境的 “千米石瀑” 是本次研学的核心场景 —— 这片由史前冰山活动形成的奇特地貌,成为孩子们探究 “冰川运动影响”“滑坡作用塑造” 的活教材;“大树王国” 的认知环节,让孩子们打开观察自然的新视角。除了地质认知,“技能培养” 是另一重点:学习抱石攀岩,不仅是体能锻炼,更是对 “解决问题” 与 “韧性” 的考验;而 “知识大比拼”“文明礼貌大比拼” 的设置,则将 “德育” 融入实践,让学生在探索中既学知识,也修品行。
G5 年级Tony擦着额头的汗说:“刚开始攀岩到一半腿都软了,想放弃的时候队友一直在下面喊‘找左边的支点’,最后登顶那一刻真的太开心了!”
多样化的户外挑战是本次研学的亮点:
洞穴探险中,钟乳石、石笋与天然水晶构成的地下世界,让学生直观理解喀斯特地质的形成;攀岩时,学习调整身体姿势、支点移动与平衡控制,是对 “冷静解决问题” 的锻炼;溯溪途中,逆流涉水、跨越岩石,考验的是体力与韧性;飞拉达与滑降项目,则让学生在固定钢索与绳索控制中,走出舒适区,培养勇气与专注力。
团队协作环节同样精心设计:“蒙眼团建” 让学生在信任与配合中拉近距离,篝火晚会与烧烤晚餐则为紧绷的挑战增添了温情,而 PBL 项目制学习通过 “问题解决 + 角色分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沟通能力。整个研学过程,既是对体能与心理素质的考验,也是对 “团队默契” 的打磨 —— 在突破自然障碍的同时,学生也在突破自我极限。
“进洞穴时特别怕黑,是组长一直拉着我的手说‘跟着脚步声走’,后来我们一起发现了亮晶晶的水晶,这种信任感太难得!” G7年级Henry一脸兴奋的说道。
高中部的研学,以 “耐力与体能挑战” 为主题,落地千岛湖,不仅有户外探索的深度,更承载着 “爱丁堡公爵奖” 评估的实践意义。
The research program for the high school department, with the theme of "Endurance and Physical Challenge", landed on Qiandao Lake. It not only provides depth for outdoor exploration, but also carri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uke of Edinburgh Award".
“环湖骑行到后半程,腿酸得抬不起来,但看到已经骑得很远的同学,还是咬着牙跟上队伍。” G10年级Jason说,“而且沿途看到千岛湖水特别清,突然就懂了‘环保不是口号’,我们休息时连矿泉水瓶都特意收好带走。”
生态保护是本次研学的起点:学生参观农夫山泉工厂,探究水源地自然环境,了解千岛湖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将 “环保责任” 从口号转化为具体认知;千岛湖环湖骑行,在湖光山色中锻炼耐力与专注力;皮划艇挑战则融合安全培训、环保意识与技能学习,从基础划桨到水上救援,每一项都需团队协作完成。
更具特色的是 “科技与竞技结合” 的探索:地理寻宝(Geo-caching)作为 “高科技版捉迷藏”,让学生用 GPS 设备学习户外生存技能;攻防箭项目则在竞技中提升团队策略思维。
而爱丁堡公爵奖相关环节,成为本次研学的 “进阶亮点”—— 学生仅凭地图与指南针导航完成徒步或骑行,亲手搭建营地、准备餐食,在 “脱离科技依赖” 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坚韧毅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铜奖认证积累实践经验。
从小学部的 “自然启蒙”,到初中部的 “挑战凝聚”,再到高中部的 “耐力进阶”,鼎文的本次秋季研学活动,并非简单的 “课外探索,而是一场 “分层设计、目标明确” 的教育实践。当学生在博物馆触摸化石、在山野探究地质、在湖畔挑战自我时,课本里的知识有了温度,成长中的勇气有了载体 —— 这或许就是研学的意义:让自然成为课堂,让实践成为成长的养分。